第(2/3)页 现场瞬间响起一片笑声,气氛变得轻松而热烈。 顾远没有讲述枯燥的创作理论。 他模仿着孩子们疑惑的表情:“很多同学问我,为什么要写一个没有手机,没有平板的年代的故事?” “因为我想告诉大家,快乐其实可以很简单。” “它可能是桑桑下河摸到的一条鱼,可能是秃鹤终于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也可能是杜小康在芦苇荡里看到的一只水鸟。” “真正的快乐,来自于我们的心,和我们看世界的眼睛。” 顾远简单说了几句,就到了提问环节。 “顾远哥哥,桑桑后来还生病了吗?”一个戴着眼镜的小男孩担忧地问。 “谢谢你关心他。”顾远的语气变得极其温柔,“桑桑就像我们身边每一个勇敢的孩子,苦难让他更懂得了生命的珍贵。” “他后来健康地长大了,而且我相信,他一定会长得比我还高。” “因为他知道,有那么多人在爱着他。” “你写的故事是真的吗?”又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问。 顾远笑了:“故事里的人物和事情,是我编的。” “但里面的感情,比如被嘲笑时的难过,朋友分别时的不舍,获得成功时的开心……这些都是真的。” “我把很多人的真实感受,放在了桑桑他们身上。” “……” 现场同学的问题堪称天马行空,顾远也用极具亲和力的话语,征服了这群小读者。 提问结束,接下来是签名环节。 在场的同学的眼睛明亮又兴奋,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拿出了自己的《草房子》。 …… 这个学校的活动结束了,但顾远还有下一站。 第二站,他走进了一所普通的小学。 没有豪华的礼堂,没有严格的流程。 顾远随机走进了一间五年级的教室,让孩子们把课桌挪开,大家拿着椅子,围着圈坐了下来。 他就坐在孩子们中间。 “不要紧张啊,我不会像你们李老师一样问你们中心思想。” 顾远轻松地调侃着,完成了开场白。 果不其然,这句话令不少小同学紧绷的身体放松了下来。 顾远用聊天的口吻说道:“我们就来聊聊,读完《草房子》,你心里哪个地方,被触碰了一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