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难道吾辈读书人读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要致圣贤吗? 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吗? 为什么?” 宁浊说到这里终于再次停顿了下来。 而众人之中有人忍不住微微皱眉。 因为他们觉得致圣贤,或者说做圣人,太狂妄了,甚至有对圣贤不敬的意思。 但是一想到那振聋发聩的二十个字,这些人却又沉默了。 “嗯?” 宁浊再次发问,却只有一个字,然后目光再次扫过全场。 见众人无人开口,这才突然用力的道:“答案就在那篇两小儿辩日之中。” “这个答案就是,在座的诸位,包括吾,甚至包括孔圣的七十二门徒,因为吾等都被圣人的绝学所圈住了,以至于我们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圣人能为圣人,是因为圣人能思辨前圣所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圣人除了为往圣继绝学之外,他还在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所以他是圣人。 而吾等呢,便是七十二贤也不过就是为往圣继绝学而已。 数百年前孔圣不知道日头何时离我们近,为什么早上的时候大,中午的时候小。 而我们今天,在座的诸位,包括吾在内,却依然不知。 然后还沾沾自喜的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小儿都知道的事。” 刚才那个嘲笑的太学生禁不住有些脸红,下意识动了一下屁股,大概是感觉有点不自在吧。 而除他之外,所有人都没声音。 不少人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他们也很不自在。 甚至很抵触。 但是想要反驳,却又总感觉说不出口。 貌似所有人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不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圣人能够勇于承认自己的不知,这非常伟大,也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诸位不要忘了,圣人被那两小儿耻笑了。 作为圣人门徒,为什么数百年竟然未有人能为至圣先师洗刷耻辱呢? 不可悲吗?” “诸位,若是以此之后又五百年,又一千年,两千年,吾诸夏子孙,吾圣人之门徒,还是没有人能为圣人洗刷耻辱。 甚至还继续在沾沾自喜,呵呵,不可悲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