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才知道当年被他赏识的学子林羽,竟是与江家合作制糖的林羽! 李九鼎翻开抄录的书本,一打眼便连连点头称赞。 “字体骨瘦而有力,外形飘逸却规矩,这种字体朕还是第一次见,他已写出了精髓,必定是原创,有才!确实有才!” 试卷做得好,字也写得好。 宫宴上,长乐临摹的诗帖徒有其形没有其韵,见到原稿方知此子的字,竟如此之好。 尽管不在三甲之列,但李九鼎见宋尚书如此赏识,他顺势而为。 “朕便为他开个特例,加入旌阳县放还功名之列,希望假以时日,朕能在殿试上,亲眼看他挥毫泼墨,指点江山。” 宋尚书想到旌阳三甲之列还有吴家子弟,以及他特意调取的吴永的试卷。 最终还是没有把这个笑话,讲给陛下和众臣听。 林羽与江家关系匪浅,而江家与吴家刚为皇商之争打完擂台。 他举荐林羽,纯粹是赏识林羽的才华。 若说出吴永一事,只怕陛下会想得太多,以为宋家与江家拉帮结派,反倒会浪费掉这个人才。 李九鼎决定完这件在他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忽地呵呵一笑。 “蜀地多才子,朕记得宋爱卿的老小,在锦江书院跟着教导朕的杜大儒学了好几年了,不知何时回京为朕效力?” 提及宋徽之,刚才还稳如老狗的宋尚书,老脸一热。 “犬子无状,学识没有增加多少,只顾着修习诗词之道了。” “哈哈,世间道路无数条,你家老小能把诗词之道走到极致也能青史留名,也算是扬我大常国威。” 宋尚书局促地咧了咧嘴,没有接下这个话茬。 以诗词之道在青史上留名? 他觉得徽之还是走科举大道更容易一些。 陛下当众提起这件事,也不知是想对徽之追求长乐郡主有意见,还是想为两人赐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