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臭不要脸的-《重生世纪之交》


    第(2/3)页

    “是!”

    ……………………

    夜色降临,璀璨的灯光让这座城市更显繁华与兴盛。

    沿着长安街沿线一直向西,开车半个小时,再小心翼翼的走过一段盘山路之后,赵宋的奔驰车缓缓的停在了还没有对外开放的定都峰下。

    天知道那个神经病怎么会选这种地方见面。

    这里是“燕王喜登定都峰,刘伯温一夜建京城”的所在地,可以俯瞰半个京城。

    地方是好地方,但是两个男人大半夜的约到这里见面…….赵宋心里都快别扭死了。

    “来了?”

    “来了!”

    赵宋看了一眼正在装b的大胡子,没好气的说道:“就几句话的事,非跑这么远说。”

    大胡子没有回头,看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城市,悠悠地说道:“突然想看看这座城市,还记得当初刚来求学时,家乡口音被老京城人嘲笑,没想到京漂了这么久,我也算在这个城市扎根了!”

    “京漂?”赵宋嗤笑一声:“解放之前,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在皇城根脚下混了几辈子,也没有进过一次皇城,有什么可骄傲的。

    现在,那些刻录着他们小时候记忆的胡同学校老旧楼房,那种本该流动在血液里的记忆,已经变成高大的方方正正的写字楼和豪宅。

    那些地方,他们永远也回不去了,这些人没有故乡,因为他们的故乡已经被外地人拆没了,也没有可以回去的地方,他们才是真正的京漂!”

    听着赵宋的话,大胡子终于转过头,张了张嘴:“你这是骂他们还是……”

    “同情他们。”

    我想说外地人居京城大不易来着,你竟然同情起老京城人…….

    大胡子无语的转过头。

    “说正事吧。如果幻想签字,你打算怎么做?”

    赵宋向前走两步,和大胡子并排站立,望着远处的灯光璀璨的城市,悠悠地说道:

    “1956年1月,中央召开了一次思想空前解放的大会,给“知识分子”和“科学技术”定了性。

    周总理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伟人的“向现代科学进军”,让”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开始制定。这份规划不仅高瞻远瞩,用“超越时代”四字形容也毫不为过。

    为了落实这项艰巨的工作,报告还特别单列一项“新技术”门类,那就是电子计算机。作为“最先进最复杂的计算装备”,它起着“神经中枢“的作用,其应用“无疑地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广泛”。

    8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这一委员会可谓群英荟萃,一大批来自各行各业的牛人济济一堂。有意思的是,除了主任委员数学家华罗庚,其他委员大多有欧美留学背景。比如,哈佛毕业的赵访熊德国毕业的闵乃大丹麦回来的吴几康密歇根大学电讯学博士周寿宪斯坦福大学电子学博士范新弼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徐献瑜爱丁堡大学电机系夏培肃武汉大学毕业苏联留学的张效祥等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