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肖然的公关团队,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这篇“奇文”。 团队负责人将文章链接甩到工作群里,后面跟了一长串“哈哈哈哈”的语音。 “疯了!星火传媒这是彻底疯了!自杀式公关啊!” “还外科手术式表演?他们怎么不叫ICU抢救式表演?” 负责人当场笑出了声。 “来!都别闲着!马上组织人,给我把这个词条也送上热搜!” “对!就当笑话顶!给我狠狠地嘲笑!坐实他江辞就是个哗众取宠,装模作样的神经病!” 于是,在资本的推动下,一个更加诡异的词条,诞生了。 #外科手术式表演# 它作为一个纯粹的嘲讽性标签,被无数水军和黑粉,顶上了热搜榜的后排。 “笑死,演个戏而已,怎么还跟医学名词扯上关系了?” “求求了,别侮辱外科医生了好吗?人家是救死扶伤,你们是装神弄鬼。” “建议江辞退圈去考个医师资格证,别来污染大银幕了!” 整个词条下面,成了黑粉的狂欢节。 然而,事情的走向,开始朝着一个所有人都没预料到的方向发展。 那篇被当成笑料的源头长文,因为其过于“专业”和“故弄玄虚”的行文风格, 开始吸引另一批完全不同的用户。 大量的电影学院学生、影评人、以及自视甚高的文艺青年们, 抱着“我倒要看看这帮傻子又在胡说八道什么”的心态,点进了文章。 然后,他们就出不来了。 论坛的帖子下方,画风开始逐渐分裂。 “虽然作者的措辞很中二,但……他提出的关于‘演员剥离感性’这个观点,好像有点意思?” “楼上的,我刚把顾将军的片段又看了一遍。” “你们仔细看,江辞受伤后,他的身体反应不是痛苦,而是一种……任务完成后的脱力感?卧槽,这不就是文章里说的‘评估表演结果’吗?” “马路!还有毕业大戏那个马路!他最后撞墙前那个笑!那是用自己的毁灭来完成对爱情的最后一次表达!我靠!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讨论越来越激烈。 争吵也越来越凶。 就在这时,一个人的转发,彻底改变了战局。 骨灰级影评大V,“电影毒舌君”,一个以刻薄和学院派著称,粉丝五百多万,从不评论任何流量明星的博主,转发了那篇文章。 配文,只有寥寥两句。 “词藻浮夸,论点可笑。” “但……至少它在讨论表演本身。在这个只看脸和人设的时代,有讨论,总比没有强。” 这个看似不褒不贬,甚至还带点轻视的转发,却瞬间引爆了整个舆论场。 连毒舌君都下场了? 虽然是在骂,但这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关注! 之前还在观望的路人,彻底被勾起了好奇心。 大众的焦点,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发生了惊人的偏转。 从“江辞是不是精神病”,开始转向了“到底什么是外科手术式表演?” 一场由黑粉发起的“全网嘲”,竟诡异地演变成了一场“全网考古”的学术研讨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