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紧盯着屏幕和头顶,生怕引起任何异动。 过程异常缓慢,足足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当最后一点连接被切断时,石台连同玉玺微微一顿,但被预先设置好的特种吊索稳稳托住。 九条铁链只是发出了一阵低沉的嗡鸣,并未出现断裂的迹象。 “成功了!”对讲机里传来地面工程师如释重负的声音。 在无数道紧张目光的注视下,承载着传国玉玺的石台,被吊索缓缓地从穹顶降下。 当石台最终被安全放置在悬空平台上特制的减震文物箱内时,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紧接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欢呼再次爆发! 王教授在戴上洁白的手套,在摄像机的全程记录下,用颤抖的双手,极其恭敬将玉玺从石台上请了下来,小心翼翼地放置在铺着软垫的操作台上。 强光打亮,数台高清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对准它。 好几位教授立刻围拢上来,手持放大镜、光谱仪等便携设备,开始了初步的现场鉴定。 玉质的温润剔透,在专业灯光下更显无疑。 雕工的古朴雄浑,每一道线条都历经沧桑。 黄金镶角的工艺与玉玺本身的结合天衣无缝。 印面上的八字篆书,笔意古拙,气韵非凡,绝非后世仿造所能企及。 初步的鉴定结果一项项出来,每确认一项,专家们的脸色就更激动一分。 尽管还需要带回实验室用更精密的仪器进行碳十四断代、玉石产地分析等最终确认。 但现场所有专家的心中,几乎都已经有了同一个答案。 王教授抬起头,环视着周围一张张激动而又期待的脸,又看了看身旁沉稳的林远。 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却无比清晰地宣布:“根据形制、玉料、雕工、铭文以及这独一无二的金镶玉特征,我们初步判断,这方玉玺,极大概率就是历史上失传已久的秦制传国玉玺!” 此话一出,现场直接沸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