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马青松摆摆手,“快带苏医生去看看新家吧!安顿下来,好好休息!” “食堂那边我打过招呼了,给你们留了饭菜,一会儿让通讯员小刘给你们送过去!” 又寒暄了几句,马青松便风风火火地处理别的事务去了。 赵四握着钥匙,对苏婉清笑了笑:“走,看看咱们的家去。” 三排五号位于生活区相对安静的一个角落,背靠着一个小土坡,门前有一小片平整出来的空地。 正如马书记所说,这是一栋典型的“干打垒”平房,土黄色的墙壁厚实粗糙,带着泥土最本真的气息,屋顶覆盖着深灰色的瓦片,一扇木门,一扇小窗,结构简单至极。 赵四用钥匙打开门锁,推开略显沉重的木门,一股新泥土和木材的清香扑面而来。 房子内部空间不大,约莫十几平米,被一道简单的芦苇杆隔断分成里外两间。 外间算是厨房兼客厅,角落里砌着一个简单的土灶台,旁边堆着一些引火的松针和干柴。 里间是卧室,地面是夯实的泥土,还算平整。 窗户不大,但朝南,此时夕阳的最后一点余光正好透过窗棂照进来,在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屋子里空荡荡的,除了角落里放着的一个显然是刚搬来的崭新的木头脸盆架,再无他物。 “条件确实简陋了些,”赵四环顾四周,语气带着歉意,“比我们在北京住的差远了。” 苏婉清却缓缓走进屋内,伸出手,轻轻触摸着那粗糙却干燥的土墙,指尖传来一种坚实而温暖的触感。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那泥土和木材的天然味道,竟让她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心。 “不,很好。” 她转过身,看着赵四,眼中没有丝毫的失望,反而漾开温柔而满足的笑意。 “很干净,很结实,最重要的是,这是咱们自己的家。你看,窗户朝南,阳光多好。” 妻子的话像一股暖流,瞬间驱散了赵四心中最后的一丝不安。 他放下旅行袋,也笑了起来:“对,咱们自己的家!” “空是空了点儿,但正好,可以按照咱们的心意来布置。” 正说着,通讯员小刘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搪瓷盆和一个篮子过来了。 “赵顾问,苏医生,马书记让我给你们送晚饭来了!” 盆里是热腾腾的土豆炖白菜,虽然油水不多,但分量十足,篮子里放着几个二合面馒头和两副碗筷。 在这物资匮乏的山区,这已是极好的招待。 两人就在新家的门槛上坐下,借着夕阳的余晖,吃了一顿简单却意义非凡的“入伙饭”。 饭菜的味道说不上多好,但两人都吃得格外香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