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吉普车在一排低矮的砖瓦平房前停下,这里相比周围嘈杂的工棚和开挖的工地,显得相对规整一些。 门口挂着一块简陋的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906工程指挥部”。 两个持枪的战士在门口站岗,神情警惕。 司机跳下车,跟站岗的战士低声说了几句,又出示了证件。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腰间扎着武装带的中年汉子从里面快步走了出来。 他约莫五十岁上下,皮肤黝黑,脸颊瘦削,眼神锐利得像鹰,走路带风,一股久经沙场的悍勇之气扑面而来。 “哪位是部里来的赵专家?”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浓重的口音,目光在赵四和王永革身上扫过,最后定格在看起来更年轻、穿着也更整洁的赵四身上。 虽然说着“专家”,但语气里听不出多少敬意,更多的是审视。 “我是赵明。”赵四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答道。 “冯卫国,这里的军代表,兼指挥部主任。” 中年汉子伸出手,和赵四握了一下。 他的手劲很大,手掌粗糙得像砂纸,布满老茧。 握手一触即分,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路上辛苦了。指挥部条件简陋,比不了北京,赵专家多担待。” 这话听起来是客气,但配合着他那没什么表情的脸和审视的目光,总让人觉得带着点别的意味。 王永革站在赵四身后,显得有些局促。 “冯主任客气了,建设时期,大家都一样。” 赵四平静地回答,目光坦然地对上冯卫国的视线。 冯卫国似乎对赵四的平静有些意外,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随即侧身让开门口。 “进去说吧,正好赶上晚饭。吃完饭,给赵专家接风洗尘。” 所谓的指挥部,其实就是几间打通的大屋子。 墙壁是粗糙的红砖砌成,刷了白灰,不少地方已经斑驳脱落。 屋顶挂着几盏昏黄的电灯,电线裸露在外,显然电力供应很不稳定。 屋里摆着几张旧桌椅,角落里堆着些图纸和工具。 晚饭是在指挥部旁边的一个小食堂吃的。 说是食堂,其实就是个棚子。 饭菜很简单,糙米饭,一大盆不见什么油水的熬白菜,还有一小碟咸菜。 冯卫国和指挥部的几个主要干部陪着赵四、王永革一起吃饭。 吃饭的时候,气氛有些沉闷,除了碗筷碰撞的声音,就是冯卫国偶尔问几句路上的情况,赵四简单作答。 其他干部大多埋头吃饭,不怎么说话,偶尔偷偷打量赵四几眼,眼神里带着好奇和几分不易察觉的怀疑。 匆匆吃完饭,冯卫国抹了把嘴,对赵四说。 “赵专家,远道而来,按理说该让你先休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