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六二年,西南三线建设,红星机械厂(代号507)… …六三年,新型高射炮液压随动系统… …六四年,援外项目,热带环境下… …六五年… 信息流戛然而止。 赵四猛地扶住冰冷的档案架,才勉强站稳。额头瞬间渗出细密的冷汗,心脏剧烈地跳动着,仿佛要撞破胸腔。 这不是技术资料!这是对未来灾难的预警!西北406厂…Б-**-**雷达…磁控管…寿命不足…边境盲区… 每一个词都像一记重锤,敲打在他的神经上。 他清晰地“看到”了即将发生的场景:至关重要的防空雷达屏幕接二连三地失去信号,技术人员对着拆下的、内部已发黑劣化的磁控管束手无策,焦急的电报在保密线路上穿梭,而边境线上的天空,却因此出现了不该有的缝隙… 时间,就在今年第三季度!距今不过数月! 而国内,暂无成熟替代方案。现有的生产工艺无法稳定产出合格品,苏联专家的撤离更是带走了核心的工艺诀窍。一旦爆发,就是卡住脖子的致命问题! 冷汗顺着赵四的脊梁滑下。这奖励的价值远超之前所有,其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沉甸甸的、几乎令人窒息的压力和责任。 他该如何处置这份来自未来的“馈赠”? 直接上报?怎么说?说自己在档案室灵光一闪预见到了未来半年的技术危机?恐怕下一刻就会被当作疯子或者更糟的情况处理。 周主任再开明,也绝不会相信这种无稽之谈,更可能引来不必要的审查。 通过手册编写巧妙地暗示?但手册面向的是广大厂矿基层,且编写周期漫长,远水救不了近火。 雷达磁控管这种高度专精的军工领域,也绝非一本通用技术手册所能覆盖。 装作无意间发现一份被遗忘的苏联专家笔记?风险同样极大,经不起深入推敲,且无法解释其前瞻性。 赵四缓缓坐倒在旁边的旧木箱上,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攥住了那份沾满灰尘的六零年报告。档案室里寂静无声,只有他粗重的呼吸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