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故渊的恐怖不在于某一本书的畅销,而在于他全题材和全年龄段的通杀能力。 从青春文学到奇幻史诗,再到动物小说,现在又走入了儿童冒险悬疑,而且本本都是爆款。 照这个趋势下去,一个垄断性的“故渊-长江”IP帝国将拔地而起。 到时候,他们这些老牌出版社,恐怕连汤都喝不上一口热乎的。 “得想个办法。”张德明放下筷子,喝了口酒,“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一人独霸市场,把咱们饭碗全砸了。” “办法?怎么想?” “他那本书,上市前就把甲叠得那么厚。” “心理专家,教育名师轮番站台,还搞了个阅读指南。” “现在再去说什么内容恐怖、影响孩子,公众也不买账。” “哼。”张德明冷哼一声,“他故渊又不是真神仙,就没什么弱点?” “弱点?他像从地底钻出来似的,连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不知道,上哪里抓把柄?” “没有把柄,就不能制造把柄吗?”张德明的声音更低了。 “他故渊凭什么本本爆款?” “风格跨度那么大,从《狼王梦》到《查理九世》,这正常吗?” “背后就没有一个团队?就没有借鉴过别人的创意?” “……” …… 几天后,在一些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 起初只是零星的疑问。 “理性讨论,故渊这创作速度和质量,真的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吗?” “纯路人,觉得《查理九世》里某个谜题的设计,跟我以前看过的一本很小众的北欧童书好像啊,是巧合吗?” “……” 这些声音混杂在铺天盖地的赞美里,并不起眼。 但很快,更具体的分析帖出现了。 【解构横空出世的故渊:是畅销神话还是资本骗局?】 帖子里用一种客观冷静的口吻,详细对比了故渊几部主要作品的文风差异。 最终暗示故渊只是一个被推到前台的傀儡,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枪手团队。 紧接着,又有热心网友翻出了故渊早期的作品。 他们逐字逐句地与一些国内外冷门作品进行对比。 并专挑那些似是而非的相似之处,强行说成是“高级抄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