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挂断电话,宁编辑立即投入工作,开始阅读。 这本书的风格与顾远之前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看得出来,这是天才的又一次尝试。 良久,她喃喃自语。 “你真的是在练刀啊。” 她又看了看这本书的定位:“连小孩子也不放过……” …… 1月7日,羡文班在考试过后,正式开始放寒假。 顾远和许星眠一起回到了江滨市。 顾父和顾母也暂停自驾环游全国的旅途,飞了回来。 回来后,两人就张罗着和许星眠的父母见个面。 双方家长一起吃了个饭,相谈甚欢。 随后,顾远陪着父母过完了年,三人分别踏上不同的旅程。 顾父顾母飞往西南,继续自驾全国。 顾远则是来到了苏省,里下河地区。 在这里,他将要为《草房子》捕捉灵魂。 住处依旧是唐老安排的。 准确说,是唐老的一句话。 从顾远下飞机起,全程有人接待。 他们载着顾远来到了一处传统村落,那里正有一位老人等候。 这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听到唐老的弟子要来这里小住几日,为新书采风,没有任何犹豫,当即同意下来。 顾远在这里住了半个月。 最开始的几天和这里的老人家唠唠家常,拉拉关系。 然后就开始正式的观察加采访。 在主要的观察目标里,孩子就是其中之一。 现如今正值寒假,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嬉笑玩耍的小孩。 顾远主要捕捉他们的神情与状态,看他们如何玩耍,看他们的家庭与社交。 好在村民们都知道,最近村子里来了位大作家。 要不然顾远得被人当成人贩子。 除了孩子外,他主要关注的还有这里的景象。 看在风中摇曳的枯萎的芦苇荡,看清晨时暖金色的草房子屋顶,看安静流淌的河水…… 同时,因为年代不同,顾远不可能找到与书中完全一致的场景。 所以,老人也是他主要的交谈对象。 他们是活历史,从他们的回忆中,顾远可以重构过去的图景。 …… “顾远!给个解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