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许卫国感慨万千,眼神里全是骄傲。 唐镇元的团队效率极高,一箱箱的恒温箱被不断地送上传送带。 “许书记,这第一车是澳洲岩龙虾的苗,顶级货色。” 唐镇元站在许易身边,看着那些幼苗汇入池中,眼神灼热。 “这玩意儿,接下来打上你们青禾村的牌子后,我都不敢想价格能炒到什么地步。” 许易只是笑了笑,不置可否。 很快,第二辆车打开。 “这是澳洲黑边鲍和象拔蚌。” 唐镇元像个报幕员,如数家珍,“都是精挑细选的,成活率绝对有保证。” 许卫国和几个村委在一旁听得心潮澎湃,这些名字他们都有在顶级美食的纪录片里听见过,只感觉离自己十万八千里远。 但现在,这些东西就要在自己村里养了。 随着一辆辆重卡的车厢被打开,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水产幼苗,被精准地投放进不同的水池。 每个水池上方的电子屏幕随之亮起,实时显示着物种名称、投放数量、水温、含氧量等一连串密密麻麻的数据。 直到一辆重卡打开时,唐镇元的声音,带上了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郑重。 “这一车,是蓝鳍金枪鱼。” 许卫国等人立刻伸长了脖子,连呼吸都停了半拍。 这个名字的份量太重了! “海洋钻石”! 一整条动辄上百万的传说级食材! “书记……这玩意儿也能在养殖场里养?!” 许卫国终于忍不住,指着那边的水池,朝许易问道。 许易摇了摇头,笑了。 “都送过来了,你觉得呢?” 不等许卫国回答,一旁的唐镇元已经接过了话头,语气里充满了感慨与敬畏。 “在别的地方,这是天方夜谭。但在青禾村……” “没有什么不可能!” 他指了指那巨大的水池,和上方那些不断闪烁的传感器阵列。 “这鱼对水质、水温和活动空间的要求,高到离谱,全世界都没几个国家能实现商业化人工养殖,就是个无底洞。但你看这里……” “这种规模,这种科技水平,一切皆有可能。” 许易听着,脸上依旧挂着那份不变的平静。 唐镇元的团队训练有素,投放过程如行云流水。 鲟鱼、大黄鱼、东星斑、海参、蛙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