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你是说波音在把大家当傻子吗?燃油效率这个数据很容易测出来,而且航空公司都对这个数据极其敏感。你的意思是波音是故意把自己的客户当傻子耍?” “可是,百分之二十的燃油效率提高,这个也太夸张了吧?”罗尼·柯维因还是一万个不相信:“A330不算新飞机,但气动布局绝对不算老,用的遄达700发动机也凑活。其燃油效率绝对是在宽体机中属于中等以上的水平。对于同一类别的飞机,燃油效率肯定是有差别的。但是,现今客机技术已经日趋成熟,水平差距不会太大,怎么可能产生百分之二十的燃油效率提高?” 罗尼·柯维因不是那种整天坐办公室的领导,他是有基本常识的。 罗尼·柯维因的判断是基于理性和逻辑的。但是,波音在这件事上绝对不会糊弄人也是基于理性和逻辑的。 而从个人角度和直觉来说,尼欧·奥托是比较倾向于认同波音的说法的,毕竟这种事情实在是不好作假,即便从常理来说,这个数据提升也确实太夸张了。 “Dreamliner,梦幻飞机,当真是梦幻飞机了。”尼欧·奥托叹了一口气:“自从那是发布会之后,已经有三家航空公司退了A330的订单了,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兆头。” “他们要等787?不可能的,这个项目才刚立项,距离交付至少需要七年以上。” “一些在宽体机上需求不是很旺盛的等一等无所谓。而有需求的则是在退订A330后,转为订购少量的波音777,以作为波音787的过渡。” 波音777虽然起始投资很大,但是改装上限远高于A330,如果说少量购买一下,满足一下宽体机的增长需求,为波音787做个铺垫,这个投入是绝对不会亏的。 “波音777,该死的。” 这就是一个系列的好处,客户对于未来产品的高预期会反馈到前一代产品上。而作为波音787的替代品,波音777的销量则是在未来会迎来一波不小的上扬,而直接竞品的A330则是下场不是很好了。 “如果A330前景不佳,A380又是出师未捷,那我们在宽体机领域不是又回到了以前?” 原本空客在后发优势下推出A330,将波音767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之后迫不得已推出波音777来应对,但是一下子好像劲儿有些大了,波音777在赛道上实际上并不太匹配A330,体型要大上一些,在成本控制上也做得不算尽善尽美。 好在波音技术储备足够,在波音777商飞后不久,波音787即推出,而且这次是专门针对A330,其夸张的性能直接碾碎了A330。 相比而言,空客在A330之后的倾力之作A380遭遇滑铁卢,还没商飞呢,就让空客跌了一个大跟头了。 这下前面积攒的名声不少转成了骂名,前途堪忧啊。 而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那就是波音787是双发,而最后的希望A380是四发。 即便在空客的航空枢纽计划描述中,他们一再认为四台发动机的巨型飞机时代并未结束,相反如今才是四发巨型客机的巅峰时代。而一级枢纽之间的交通工具便非A380莫属。 只不过,波音显然对这个计划并不是很感冒,甚至说波音已经不怎么对747系列进行升级了。这说明波音判断四发飞机已经没有未来了。 尽管空客信誓旦旦,但是商业上的事情充满了巧合,万一波音对了呢?万一四发巨型客机就是没有未来呢,那么航空枢纽计划下的A380是不是就是一个彻底失败的产物? 方向错了,那后续延伸出来的一切都是错的。 万一这个可怕的可能性应验了,那么在双发宽体机上,空客岂不是完全没有应对的办法? 尼欧·奥托和罗尼·柯维因那都是航空方面的商业大佬,某个问题一提出来,那其后衍生出来的问题就能被想到。 在某些极端条件下,空客真的有可能会被波音787给将军了。 罗尼·柯维因看向尼欧·奥托:“为了防止一种最为可怕的结果,我感觉我们需要在双发宽体机上再研究一个新的机型,用以替代A330。” “罗尼,看起来你的脑子还没有彻底坏掉。” 就在这时,从不远处走来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在空客总部园区内,他不像别的员工穿着正装,而是套了件休闲的针织衫,看起来不像是空客的正式员工,形态甚是随意。 空客对员工的着装是有一定要求的,穿着个休闲针织衫至少是不会允许的,但无人提醒他的着装问题。 没办法,这人正是空客管理级别最高的首席执行官海姆莱茵·冯·李斯特。 冯是一个介词,以为从哪里而来,这个介词置于名字之中经常作为贵族的象征,尤其是在德国。 而海姆莱茵·冯·李斯特正是来自于德国。 当然了,不是说名字里有冯就是贵族,这位空客CEO有没有德国贵族血统,无人可知。 海姆莱茵·李斯特生性随意,很少会穿正装,也很少会待在办公室里,整天溜达。 不过,因为他随意的性格,不羁的行事作风就认为其极好相与,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海姆莱茵·李斯特当年在德国空客分部做总裁的时候,有“屠夫”之称。一旦涉及工作上的事情,他就会变得极其苛刻,只要下属没有完美地执行他的任务,便不会有任何仁慈可言。 实际上,就算罗尼·柯维因没有背景,可好在为空客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在A380的问题上,一些决策层倾向于再给罗尼·柯维因一次机会,最后是海姆莱茵·李斯特坚持对罗尼·柯维因做出惩罚的。 第(2/3)页